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古代的世家门阀都是指什么?它们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欢迎大家关注讨论。

  首先我们要明白世家门阀是什么,是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我们通常所说的世家门阀是指在西汉后有察举制,发展而来的。

  察举制分为察举是指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皇帝征召是指自上而下选拔官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统治的腐败,这项制度慢慢变成只推举大族后代而慢慢形成世家,如三国袁绍家的四世三公,到三国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在察举制上的改进,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是被世家把持变为只看出身不看才学。到晋代形成了世家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但是这种只看出身,不看才学的社会,注定是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一个只图享乐的腐化社会,必然会被更具竞争力的政权所取代。直到隋朝建立开创科举制度以后门阀贵族势力才慢慢消退。

  所以说世家门阀是由于选官制度的不完善,没有量化的标准而变成一种家世关系的比拼,慢慢形成了门阀这种只看门第的现象

  世家门阀最开始其实可以追溯到汉光武帝刘秀时期,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都会想办法的诛杀功臣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是汉光武帝刘秀没有,他是收回大臣那些的权力,然后让那些大臣回到自己的老家,这些大臣这地方形成一定的实力,长久以来,就形成了所谓的世家门阀,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他的家族就是世家,在当地有很深的影响力。还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不也是把大臣打发回了地方吗?在历史上唐朝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例,演绎了世家了力量,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为何霸占了四弟李元吉的妻子,李世民当时身为九五至尊,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为何却看上了她,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李元吉的妻子是世家子弟。在唐朝甚至有一个说法,公主没有世家的女儿受欢迎......这些事例中都足以显示世家门阀的力量与地位!

  中国历史上 , 大约没有一个小圈子像关陇贵族集团那样,垄断了西魏、北周、隋至初唐的中国皇权。大名鼎鼎的杨坚,杨广父子,李渊、李世民父子出自这个集团。

  

古代的世家门阀都是指什么?它们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关陇贵族最早起源于北魏孝文帝(拓跋弘)时期 ,当时孝文帝制定了严格的士族制度,而北魏的士族大部分起源于关中、陇西一带, 故史称关陇贵族。

  关陇贵族集团掌国的现象在唐太宗时得以遏制。李世民采取科举、门荫、推荐等手段,平衡朝中的政治势力,形成了以房玄龄为代表的山东士族, 以魏征、马周为代表的寒族,以萧禹、 王珪为代表的南朝贵族, 以及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关陇贵族为骨干的领导集体 (当然,还有脱胎于关陇 ,却又高高在上的皇室李家 ) ,逐步降低关陇贵族在朝中的影响。

  

古代的世家门阀都是指什么?它们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古代的世家门阀都是指什么?它们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不过,在贞观末期,由于立储间题引发了各派势力的重新洗牌。关陇贵族集团的长孙无忌( 高宗李治的亲舅舅)、褚遂良等拥护李治, 并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

  PS·吐槽一下,李世民的教育大概和郭靖一样失败:

  ( 1 )原先立的太子李承乾起兵谋反他老子,按律应该赐死,因李二不舍得,最后只废为了庶人,后卒于黔州;

  ( 2 )与长孙皇后的次子魏王李泰李青雀 , 宠冠诸王,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 按惯例皇子成年后都应去封地,不得长驻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爱 ,特许“不之官”。李泰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是当时的书法家、书画鉴赏家。结局是争夺皇位被贬;

  (3)五子齐王李佑,贞观十七年发动叛乱;

  (4)七子李恽(yun,四声)因诬告谋反,惶惧自杀;

  (5)还有一个与玄奘徒弟辩机私通的高阳公主(旧唐书并未提及,书和资治通鉴有所记载,故而此时存疑。毕竟欧阳修作风也有问题,司马君实可能会是因为政治需要故意黑我文忠公吧。)

  PPS:再吐槽一下,侯君集谋反的事,我只能总结为李二命硬,克友克亲克一切,就是一个与天下为敌的斗争疯子,但是还是得称赞一下,李二真的很厉害(天可汗的称号倒是没有什么可夸赞的,李二本就是胡人,所以他才不会有华夷之分)

  还有李靖,堂堂风尘三侠,可惜因为政治斗争能力太弱,击破突厥后,只能待在家中哪都不敢去,连屏风都撤掉,府门大开,以此告诉李世民自己没有造反之心。一代名将,落到如此下场,也是可悲。

  重点来了,吃醋的来源。

  唐太宗为了笼络人心,要为当朝宰相房玄龄纳妾,大臣之妻出于嫉妒,横加干涉,就是不许。太宗无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小妾之中选择其一。没想到房夫人确有几分刚烈,宁愿一死也不在皇帝面前低头,于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饮而尽。当房夫人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那个不是毒酒,而是带有酸味的浓醋。

  以上就是民间传说中“吃醋”一词的由来。

  PPS:本来这个典故也只是传说,并没有多少文字记载,可是在《红楼梦》中又把“妒嫉”与“醋意”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辞海才加了这样一条新意。

  不敢说历史像我说的那样,但是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李二绝对不可能做出这种干涉大臣家事的无聊之事,送婢女肯定有他的政治目的(详情参见李二与他妹夫薛万彻沟通房事的趣事)。

  彼时山东士族势大,已经是顶级豪门(代表人物程咬金、秦叔宝、房玄龄,罗成是虚构人物)。李二要打压山东士族,自然要拿文官的房玄龄动手,故而明目张胆的派婢女监视他、李二内心OS:老房,我对你们不放心,你就让我监视一下吧,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惜房玄龄夫人卢氏是山东士族范阳卢氏的族人,怎么可能不争取自己家族的利益?所以咯,才有了以上的举动。

  同样有意思的是魏征。

  魏征本来是跟着李二的大哥太子李建成混的,任过太子洗(xian,三声)马(曾任此职的还有《陈情表》的作者李密),出了不少坑李二的注意。可惜李二命硬,克掉了大哥自己当了皇上。

  魏征为了保命,投向李二后,变得嘴毒言刻起来,专挑李二的痛处骂。“我就骂你咋了,你敢杀我吗?杀我你就是气量小,杀我你就是昏君!来啊来啊,杀我啊!”

  李二本来就不喜欢魏征,但为了做出自己是一副明君、善于纳谏的样子,不得不和魏征两个人很有默契地演起了诤臣、明君的戏码(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尽力表演)。

  忍着忍着李二可能因恨生爱吧,突然发现这哥们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能力还是有的,人还是有用的,那就不能浪费了!于是就派他监视山东士族。

  在李二心中,因魏征身为寒族出身,既非山东士族,又非山东武人,其责任仅是监视山东士族及关陇集团。魏征推荐杜正伦为相,而杜正伦正好出身山东士族。“什么情况?我让你监视他们,你怎么还帮他们呢?难不成你们搞在一起了?”

  第一次泰山祭祀,史书记载魏征劝谏李二说你去泰山啊劳民伤财,怎么能这样干呢?而李二知错就改,又是活活一个明君形象。实际呢,李二打算对山东集团下手,没想到魏征又帮着山东士族说话。

  魏征死去半年,李世民“停婚仆碑”,终于发泄出来了。结果东征高丽失败(薛仁贵华丽丽登场),几个集团趁机掣肘。李世民迫于压力,不得不重修了魏征墓,并让魏征的儿子承袭了国公的爵位,也是蛮心酸。

  不过对比杨广东征高丽、借机转移国内矛盾,反倒落个千古骂名,也是够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