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口罩是谁发明的?

  

口罩是谁发明的?

  

口罩是谁发明的?

  1910年的东北鼠疫,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例以科学防疫专家实践与政府行为相结合、有效控制的大型瘟疫。他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病理解剖,成为世界上提出肺鼠疫概念第一人,设计 伍氏口罩,让中国人第一次用口罩预防传染病,提倡分餐制。

  咱现在用这种常规的口罩 就是 哈尔滨大鼠疫 期间发明的。

  原来老式口罩就一层纱布 ,哈尔滨大鼠疫当中 发明的口罩有两层纱布 ,当间搁一块药棉花 。我们现在看这个常规口罩 就是那时候发明的。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

  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自己的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

  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

  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的必备品。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大约五千万人的性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

  20世纪中后期,口罩的大规模使用次数明显频繁。载入史册的历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预防和阻断病菌传播方面数次扮演着重要角色。

  1897年3月,德国人美得奇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使用时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后来又有人想出用带子系在耳朵上的方法,这就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口罩。

  1910年,中国哈尔滨爆发东北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一场“非典”几乎令口罩一度脱销,各大药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抢购口罩。

  2009年,在继2004年的“禽流感”之后,“甲型H1N1流感”让口罩大军再一次出现在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前。

  2022年PM2.5空气危害概念的出现,引发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使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雾霾天气期间甚为畅销。

  2022年2月7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30余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利用医用包装无纺布、器械用吸水纸、N95熔喷过滤布等材料动手制作口罩。

  2021年1月14日,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在出口的主要防疫物资中,中国口罩出口2242亿只,相当于为中国以外的全球每个人提供了近40只口罩。

  质量监管:

  2021年2月11日消息。为保障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春节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和国家药监局四部门联合发文,对深入推进口罩质量监管进行了再部署、再加强,要求各地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强化生产源头控制,注重流通领域监督检查,对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口罩质量帮扶,发挥品牌引领作用,促进口罩质量提升。

  四部门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防疫用品安全保障,服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分类:

  适合不同场景(2张)

  N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无时限

  R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时限八小时

  P系列:防护非油性悬浮颗粒及汗油性悬浮颗粒无时限

  有些颗粒物的载体是有油性时,而这些物质附在静电无纺布上会降低电性,使细小粉尘穿透,因此对于防含油气溶胶的滤料要经过特殊的静电处理,以达到防细小粉尘的目的。所以每系列又划分出了3个水平:95%、99%、99.97%(即简称为95、99、100),所以共有9小类滤料。

  现代口罩之父——伍连德先生。

  求学之路与为国效力

  伍连德,字联星,祖籍广东新宁。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槟城。1896-1899年间留学于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专门研究传染病及细菌学学科。并于1899年考入圣玛丽医院,成为该院第一位华人实习生。

  之后,伍连德又分别至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行实践与研究。在1903年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回到马来西亚继续研究热带病。

  1907年,这位马来西亚华侨也和所有中国的爱国同胞们一样,希望能够凭借禁烟活动来重新使得中华民族强大起来。他应邀至英国伦敦参加神学博士文英兰主持的禁鸦片会议。

  同年,应清朝时任直隶总督袁世凯的聘请,出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副校长一职。也就是从此开始,为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贡献出了一份极大的力量。

  口罩的英文叫respirator,意思是人工呼吸器。它的历史可追溯至1世纪。

  当时罗马的著名作家老普林尼,在他的百科全书中说,用动物的膀胱皮来保护罗马矿山工人,以使其免受氧化铅红尘的侵害。

  16世纪,意大利神奇全才达芬奇提出,用一片细布浸水之后,捂住口鼻,可以保护士兵免受有毒粉末的伤害。

  达芬奇

  经过这些先贤的启蒙,1785年,终于有人发明了人工呼吸器,他就是法国的化学家德罗齐尔。他本是一生献身“载人自由气球”的发明者,但在研究气体的过程中发明了呼吸器。

  如今,他念兹在兹的载人氢气球已成为历史,但无心插柳的呼吸器却一直流传下来,更新迭代,成为人类不可须臾或缺的健康保护用品。

  不过,那时的呼吸器外观与现在有天壤之别。1799年普鲁士的一个采矿工程师介绍,他们用的呼吸器是一种整个套在头上的袋子,袋子下端围绕紧密贴合脖子。

  使用时,穿着者会佩戴上一个空气压缩罐,向呼吸者提供空气,同时有阀门可以呼出用过的空气。

  到了1848年,呼吸器才有了现在口罩的雏形,这个里程碑式的改造者,就是美国人哈斯莱特。

  哈斯莱特和他的口罩

  这两个造型酷似

  它的工作原理是,用一个单向阀门做机关,控制呼吸气流,呼入的空气经由过滤器之后呼入人体口鼻,过滤器形式多样,有湿羊毛,有木炭或石灰,也可以用棉纤维等,根据不同使用环境而定。

  这种直接罩到口鼻上的口罩,因其便捷和高效而获得世人称赞,他因此获得了空气净化器专利。哈斯莱特式口罩经久不衰,直到1970年代美国还在生产使用。

  然而,轻便有轻便的好处,也有其缺点,那就是面对大量有毒气体时,微薄的空气过滤器不够使。

  20多年后,欧洲化学家又发明了能过滤大量有毒气体的防毒呼吸器,不过它太过笨重,前后如背了一个药桶,只能在极端条件下使用。

  1909年的防毒口罩

  口罩发展到这个阶段,你就会发现,其实他的本质作用就是用来过滤、防毒的,早期的口罩基本是防毒面具的职能。

  到了19世纪末,人们才将口罩用于医疗防护领域。1897年,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

  后来人们用六层纱布缝在衣领上,用的时候一翻就罩住口鼻了。这就是现代医用口罩的雏形。

  再后来,人们把口罩直接挂在耳朵上,不用一只手一直按着纱布了,这就是今天口罩的样子了。

  口罩是伍连德发明出来的。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以纱布或纸等材料做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2021年1月14日,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中国出口口罩2242亿只。2月11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部署,对深入推进口罩质量监管进行了再部署、再加强。

  伍连德,男,字星联,祖籍广东广州府新宁县,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中国卫生防疫、检疫事业创始人,中国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医学教育和医学史等领域先驱,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华人世界首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答: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专门设计了一种双层纱布口罩,用于隔离病患,后来被称作“伍氏口罩”。

  这种口罩制作简单,每个只需国币二分半,民众纷纷戴上了口罩,死亡率也大大降低。

  在1911年4月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这种方便、实用的口罩,受到各国专家的赞赏:“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口罩是法国的化学家德罗齐尔发明,早期口罩多用于化学实验室。

  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自己的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

  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平面口罩分为:棉布口罩、无纺布口罩、高分子材料口罩、活性炭粉滤芯口罩、活性炭纤维毡垫口罩。

  口罩最早的雏形出现于元朝宫廷,用来遮住口鼻,以免呼出的气污染食物。这一点在《马克波罗游记》中有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只口罩的雏形,400后,欧洲才有医生用纱布蒙起口鼻为患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