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前有嘉靖后有万历,隆庆朝持续不足6年,为何反而是明朝中兴关键?

  ·

  隆庆有福啊,崇祯是有道无福,隆庆就是无道有福。虽然我也知道崇祯并非有道明君。隆庆最大特点就是有自知之明,不会绝对不干预。放手而为懂得放权,给予大臣充分地信任。颇有无为而治的意思,又加上隆庆时期人才爆棚,徐阶,高拱,张居正,陈以勤,王崇古,戚继光,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又加上隆庆开关。白银大量流入。所以隆庆在位六年,成为明朝后期最发达的时期。

  明穆宗朱载坖,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嘉庆皇帝朱厚熜第三子。朱载坖29岁登基。在位6年,35岁驾崩,在位后期沉迷酒色,最终一病不起。庙号穆宗。可以想见,如果隆庆多活十年,也许万历也不至于后来不理朝政。就隆庆个人而言,他也许有些悲哀,有一个牛逼的爹(嘉靖)有一个特别不着调的儿子(万历),还有有一个牛逼的首铺(张居正),有着三位大神字在面前一睹。隆庆也就被彻底地无视了。既然能力不够,那就彻底放手,隆庆帝个性异常低调而寡淡,执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垂拱而治,国家大事基本都是对大臣放手。隆庆走运在他身边聚集一大批文武能臣。隆庆帝是个性格异常低调淡泊的人,执政的最大追求就是垂拱而治,国家大事,基本都是对大臣放手。重大决策都是大臣来讨论。自己撒手不闻不问。

  作为最被无视的皇帝,但隆庆为人宽厚仁慈是公认的,隆庆一朝几没有廷仗一说,让隆庆一朝的文武群臣有了难得的体面和温情,《明史》评价隆庆是“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就是不爱说话,生性节俭。不爱说话是因为能力不行,不知道怎么处理国事,只好看着大臣上朝吵架而不发一言。隆庆走运在于,他在位期间聚集一大批文武能臣,文有徐阶、高拱、张居正、杨博,武有谭纶、王崇古、戚继光、李成梁。所以这一时期,大明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后期有了较大的提高,也给万历一朝的三大征打下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后世称这一时期是隆庆新政。

  隆庆虽然在位只有六年,对内重用张居正、高拱等名臣,在对外方面,废除海禁,允许海外贸易,史称“隆庆开关”。在军事事务上,重用谭纶、王崇古等人 。与蒙古之间结束了长达二百年的敌对战争状态,俺答封贡。也让隆庆一朝无边患之苦。隆庆让潘季驯河道提督军务。潘季驯不负众望,以河治河,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策。隆庆一朝也无水患,潘季驯治河的成绩是显著的。为后世所模仿和称颂。

  唯一遗憾的是,隆庆为人好色身体羸弱,如果他和万历一样长寿的话,也许明朝的国祚会更长一些。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

  隆庆皇帝朱载坖是幸运的又有点儿倒霉。说他是幸运的,是因为原本他根本就没有继位的可能,后来,却因太子早薨而依次序他有了继位的资格。朱载坖生于嘉靖十六年正月廿三日(1537年3月4日),为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子,其母为杜康妃。,因世宗的长子朱载基出生两个月就夭折了,明世宗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册立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三子朱载坖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但是,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太子朱载壡薨,裕王朱载坖以次序而有了继位为太子的资格,但是,却迟迟而未予册立,因世宗迷信“二龙不相见”之说,不想册立太子,且对朱载坖极为冷淡,他不看好这个第三子。世宗更宠爱景王朱载圳,朝中的大臣严嵩也着力于拥立景王,当然,也有拥立裕王的,比如徐阶等。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左春坊左中允郭希颜上书嘉靖帝,请求立储,但却触怒了世宗,惨遭处斩。明世宗为了让朝中大臣不再议论立储之事,于翌年二月命景王朱载圳出居安陆,而朱载圳却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死了,朱载坖因而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成了事实上的储君。所以,朱载坖还是比较幸运的。

  说朱载坖有点儿倒霉,这是因为他在明史上处于一个对他很不利的时期。在他之前,他的老爹嘉靖皇帝深谙帝王之术、强势专权,这使得温和敦厚的朱载坖变得很不显眼,在明史上不被注意;此外,在朱载坖之后,有他的儿子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朱载坖在位才六年,而且,万历皇帝在张居正的支持下,实行大改革,开创了“万历中兴”,后来,却又有了“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从此转为守势,万历帝这大起大落,使他在史上很有影响,而朱载坖却比较平静安宁,自然也就很不被重视。所以,穆宗前有嘉靖帝,后有万历帝,皆是很有故事的皇帝,而朱载坖只在位六年,宽和仁善,相比之下,他便显得很不起眼。

  朱载坖(剧照)

  隆庆皇帝朱载坖是一位“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的皇帝。他宽恕仁和,在仁善方面,可与永乐帝的继承人明仁宗朱高炽相媲美,他好静自正、躬修玄默,被称为“太平天子”,他改变了他父亲嘉靖帝的专制霸道的治政风格,让朝中大臣有施展抱负的空间,致使在他治政的六年间,人才辈出,使徐阶、高拱、张居正能发挥治政才能;但是,也正是由于他刚明不足,他没有能像他父亲明世宗朱厚熜那样能稳控朝局,他对朝中权臣无力有效进行控制,制止不了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致使辅臣之间的权力斗争加剧,明朝的党争便是从隆庆朝开始的,先有徐阶与高拱等争斗不休,后有高拱与张居正等激烈角逐,党争至此成了明王朝的一大危害。

  明穆宗朱载坖一方面宽仁治政,政绩颇佳,但另一方面却沉溺于淫乐,死于纵欲过度。朱载坖在位六年,对内,他革除嘉靖朝的弊政,惩处方士,起用前朝贤臣,抑止土地兼并,减免税赋,解除海禁,发展经济,使国运中兴;对外,他基本肃清沿海倭寇,积极防御东北边患,开启河套诸部互市,与鞑靼沟通、议和,签订通贡互市协议,实现“俺答封贡”。可是,明穆宗虽不像他父亲朱厚熜那样沉迷于崇道修仙,却沉溺于色情,他醉心于后宫淫乐,长期服用,纵欲过度,最后,因与妃子的过度淫乐而死于非命。

  史学家所说的明穆宗朱载坖使明朝中兴,主要是指明穆宗推行“隆庆新政”和实现“俺答封贡”两方面的政绩,前者使朝政大大改变,后者使边关稳定安宁,挽救了明朝在嘉靖末期的颓废之势,使隆庆朝有了兴旺的新气象。

  明穆宗朱载坖画像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明世宗驾崩,裕王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朱载坖虽宽和仁善,但在即位之后,却表现出一定去气魄,他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策,纠错改革,颇有政治成效。

  首先,朱载坖纠正了他父亲明世宗的弊政和失误。他将嘉靖朝晚期以言获罪的一些重要大臣重新录用,并对因冤情而死的大臣进行抚恤,并录用其后,这其实是不惧损害他父亲的形象,进行平反昭雪,拨乱反正,这是需要有一些胆识的。

  其次,朱载坖推行了杜绝宠信道教方术的政策措施。他将嘉靖朝晚期的方士们全部付有司论罪,并停止了以前一直举行的道教仪式,使道士、方士在朝中再也没有活动的余地。他罢除一切斋醮,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去除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消除了宫中的迷信气氛,使朝中、宫中风气为之一振,这是非常明智的举动。

  再次,朱载坖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他抑止土地兼并,限制权贵夺田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清查强取的田亩,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他免除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免除次年一半田赋,并停止世宗为博孝名而强行施行的明睿宗(即世宗本生父兴献王)明堂配享之礼。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负担,有利于振兴经济。

  还有,朱载坖改革吏治,重用有能力的大臣。他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致力于解决嘉靖朝留下的内忧外患的难题。他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并将以前很少考察的王府官员也进行考察;他对廉政官员给予奖赏和提拔,对贪官将其罢免官职,而对贪赃枉法的,将其逮捕,交部院论处定罪。

  此外,朱载坖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果断废除海禁。在嘉靖朝,由于避倭患,推行了海禁政策。而朱载坖即位后,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大开通海关禁,采取恤商与开关相结合的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打破了明朝历史上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上对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这也使倭寇活动逐渐趋于消亡。废除海禁在历史上被称为“隆庆开关”,这是明穆宗的一项政策贡献。

  “俺答封贡”发生于隆庆五年(1571年),是明朝历史上少数以非军事手段来达到解决与外族敌对矛盾的重用事件。明穆宗朱载坖在内阁辅臣臣高拱和张居正的策划下,他通过地方大员宣大总督王崇古及大同巡抚方逢时的巧妙操作,充分利用外族的内部矛盾,促成鞑靼首领俺答接受封贡及互市,结束了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

  “隆庆合议”图画

  当时,鞑靼内部出现矛盾,鞑靼首领俺答与他的孙子汉那吉发生了复杂的矛盾关系。自从汉那吉的父亲铁背台死后,汉那吉便他的祖母、俺答的妻子克哈团收养着、照顾着。而汉那吉长大后,他的祖母克哈团帮助他娶了妻子比吉,之后,汉那吉又娶了他姑母的女儿,即“三娘子”。可是,很不幸,鞑靼首领俺答却也爱上他的外孙女“三娘子”,而孙子争不过当首领的祖父,“三娘子”成了汉那吉的祖姨娘。

  汉那吉的爱妾被他祖父抢去了,他既无力抢回又不甘愿放弃,心理非常矛盾,情绪很不好,后来,他便与阿力哥等十余人跑到大同长城边界上,要求大同明朝巡抚接见他,在宣大总督王崇古的劝说下,汉那吉决定归降明朝,边关将领对他很优待。而鞑靼首领俺答虽然抢了汉那吉深爱的女人,但他对他的这位孙子其实也是很疼爱的,他知道汉未死,是降了明朝,于是,便准备与明朝谈判,以救回他的孙子。

  当时,鞑靼战力虽然强悍,但由于缺乏谋略,长期以来只能时而入侵时而逃脱,难成气候,可是,后来明朝雁北地区白莲教的教首赵全投靠了俺答,为俺答出谋划策,协助他管理军队,这是鞑靼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屡次对明边疆进行烧杀抢掠,给明朝边关带来了灾难。

  此时汉那吉降明对明朝来说是一次解除边患的好机会。当时,辅佐朱载坖的主要阁臣是高拱和张居正,在张居正看来,鞑靼首领等若是没有赵全出谋划策,便很难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所以,当俺答要求通过谈判要回他的孙子汉那吉时,张居正等要求俺答:“自当卑词效款,或斩吾叛逆赵全等之首,盟誓于天。” (徐孚远等编:《皇明经世文篇》卷十九〈为北虏纳款执叛求降疏〉)其实,当时明朝大臣们对于俺答封贡归顺的把握不大,毕竟,在此前的历次军事较量中,俺答所率领的藩兵,胜多败少。

  不过,俺答当时处境不妙,他对于汉那吉降明,日夜里明军杀了他的孙子的恐惧,毕竟,他非常疼爱他的这个孙子。而明朝提出要他斩杀汉奸赵全的要求,这让俺答感到他孙子危险变小了,而且,对于俺答来说,与他的孙子的安危相比,判明的赵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他把鞑靼军的造反,归罪于赵全。俺答说:“我不为乱,乱由全等。今吾孙降汉,是天遣之合也。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谷应泰著:《明史记事本末》)

  还有,在俺答看来,鞑靼军入侵明朝边疆,主要是为了能抢掠财物,因此,封贡称臣,并失去赵全这位从明朝叛反来的军师,不算是承受不了的损失,况且,还能与明朝互市,也是有利可图的。俺答还想,封贡称臣,还可有大明朝作为大靠山,对俺答是很有利的。听明朝使者说,互市是很有意义的。“故虏使于乞和之初,即有求讨锅布之恳。必须许以市易,以有易无,则和好可久,而华夷兼利。” (徐孚远等编:《皇明经世文篇》卷十九〈为北虏纳款执叛求降疏〉)俺答想来想去,为了找回他孙子,俺答没有反对与明朝议和的理由。

  张居正(剧照)

  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与明朝达成了和平协议,双方各取所需,算是比较成功的协议。

  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使鞑靼人能通过贸易获得明朝的各种货物;而明朝的边疆获得了安定,此后的百年时间,明朝不用大规模的军队来对付鞑靼军,明王朝每年可以节省上百万军费。而且,边疆贸易自此开始兴盛起来,对双方都有益处,能互通有无,交易货物,繁荣经济。

  “俺答封贡”稳定了明朝的北方边疆,使边防能长期平静,使庆隆朝的君臣能专心于治理朝政,这是朱载坖和徐阶、张居正的巨大贡献。

  结语:朱载坖虽然在位才六年左右,但他对明朝的中兴确实是有贡献的。

  后人称庆隆朝时明朝中兴的关键,这主要是指:其一,朱载坖推行了“庆隆新政”,为前朝蒙冤的大臣平反昭雪,重用前朝贤臣能臣,使内阁辅臣能充分发挥治政才能,使明朝在隆庆期间,出现了不少能干的大臣;其二,朱载坖在徐阶、张居正的策划下,实现了“俺答封贡”,开启了边关互市,保持了边疆的安宁和边关的稳定,节省了军事开支。其三,朱载坖废除嘉靖朝的海禁政策,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这对于振兴东南沿海的经济,杜绝倭寇之患意义重大;其四,朱载坖宽和仁善,消除了嘉靖朝的霸权专制,杜绝了崇道修仙、迷信方术的歪风,让朝政有了清新的气息。

  当然,朱载坖谦和宽仁却缺少刚明勇毅的胆识和风格,因此,无法抑制阁臣的争斗,致使党争出现,为明朝的党争之患埋下祸根,这样一些弱点是他的不足之处。

  《明史》评价说:“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明史·穆宗本纪第十九》 )

  《明穆宗实录》和评价也不低:“上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世宗实录(穆宗实录)》

  在位六年的明穆宗朱载坖,其实是政绩不错的一位皇帝,虽然他醉心于后宫淫乐,纵欲过度而死,令人鄙视,但不能否定他宽和开明治政,推行“隆庆新政”,实现“俺答封贡”,以及废除海禁等方面的贡献,因而,说他有功于使明朝中兴,也是很有道理的。

  ·

  一个皇帝在位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做出什么大的政策。很显然,隆庆朝五年多时间,做了三件大事儿。总体说:革嘉靖朝重大失误,布万历朝改革(革新)大局。

  (1)隆庆朝六年干出三件大事儿,而这些大事许多人干了二三十年也没干出过一件

  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开放,允许“民间海外贸易”,但请注意,许多人因此说“禁海政策”没了,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但由此,彻底解决了倭寇问题。

  隆庆四年(1570年)隆庆和议,在大同巡抚方逢时、山西总督王崇古先后认为:与蒙古进行和议通商,是保证长期和平的关键。

  在首辅高拱的支持下,最终在1571年三月,经过讨论,隆庆批准王崇古请求,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设通商口岸,自此,蒙古和大明之间有了五十年的和平,且对蒙古有较大的影响力。

  最后,隆庆皇帝手下积攒有大量的军政人才,例如高拱、张居正、王崇古等,张居正和王崇古是万历朝改革的中坚人物。

  (2)隆庆在嘉靖朝已经羽翼丰满,深知嘉靖朝各项弊端

  隆庆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卒于隆庆六年(1572年),享年35岁。虽然他是嘉庆的第三个儿子,但因为其大哥朱载基两个月夭折;二哥在三岁(1539年)的时候被立为太子,13岁(1549年)夭折。因此,嘉靖十八年时,12岁的裕王(1539年封)朱载垕似乎应该成为太子。

  但问题是,1537年,嘉靖生了三个儿子,除去老五出生一天就夭折。老四景王(1539年封)朱载圳只比他小一个月。鉴于儿子们夭折频繁,嘉靖又是个颇为迷信的皇帝,所以,对二人显示出不偏不倚的态度。这就使得隆庆皇帝品尝到了“皇家无情”的“夺位”凶险。特别是严嵩执掌大权时期的1548年到1562年的14年。

  在裕王时期,徐阶、张居正尽力与裕王相结好,徐阶推荐张居正成为裕王侍讲,自此,张居正成为裕王手下继高拱之后,比较受青睐的大臣。由此,隆庆搭建了日后的政治人才格局。

  (3)明朝中期后,弘治、隆庆是两位对明朝延续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的两位皇帝

  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们,弘治是位好皇帝,在位期间主要是明细了朱元璋时期的既定政策,对出现的“商业势力进入官场”现象进行了打击,虽然出现“唐伯虎弊案”,但主要是唐伯虎自身问题。正是因为,弘治皇帝对商业势力进入官场,才延缓了“洪武荒政体系”的破败程度,在法律上进行较大总结也使得对社会统治更加有法可依。

  隆庆皇帝同样是在正德、嘉靖两位皇帝,特别是嘉靖皇帝二十多年的“不务正业”下改正了“北蒙南倭”问题实质。嘉靖皇帝在位期间,北蒙南倭以及中国和安南的问题、中国内部西南边疆问题的严峻都与嘉靖的一意孤行,在“大礼议”后,嘉靖急于树立威严高度相关。

  以“倭寇之乱”为例,倭寇从元世祖争日本、日本陷入内乱(日本的南北朝)之后就已经出现。为什么问题到了嘉靖朝突然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一大政策?主要就是禁海政策被嘉靖重新“严厉化”。

  对于上述问题,作为“被打压方”的裕王朱载垕、高拱、张居正等人心知肚明,因此,隆庆继位后,嘉靖的各项错误政策陆续被改进。虽然,隆庆当皇帝六年而已,但在六年中,其在高拱、徐阶、张居正地支持下干出了明朝中期皇帝中最漂亮的一份儿“历史答卷”。

  ·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明清时期的皇帝我们是能够了解一二的,但是我相信喜欢看热闹的同学,并不熟悉隆庆帝,也很少有影视剧演绎隆庆皇帝的事迹,然而很多史学者却认为隆庆时期是明朝中兴的关键,自然是引发人们的好奇,一个仅仅在位不到六年的皇帝,他到底做了哪些事,竟然是明朝中兴的关键?

  其实,影视剧不愿意演绎隆庆帝,实在是因为他真的没干多少事,相比于他的父亲嘉靖,他的儿子万历,人们自然对“几乎什么也没干”的隆庆不敢兴趣了。

  嘉靖和万历都是明朝时期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嘉靖在位44年,万历在位47年,然而这爷孙俩个都创造了二三十年不上朝的历史记录,堪称世界帝王史上的两朵奇葩,而关于他们的各种故事,真实的、杜撰的、史实添油加醋演绎的,那是相当热闹,引人注目,相较之下,在位时间较短,默默修补明朝积弊的隆庆是那么的不起眼。

  其实隆庆帝的贡献,从时间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空间上解决了“南倭北蒙”的问题,为明朝中兴的关键,丝毫不为过。

  尽管万历皇帝不靠谱,尤其在后期也是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在万历前期,也就是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首辅张居正新政的运作下,万历初期还是一波中兴的局面。

  嘉靖在位期间,迷信道教,炼制长生不老丹,长达20年不上朝,皇室的支出大增,大兴土木,建造宫殿、皇城、永陵等大型建造。从而使严嵩专政20年,党史之争也愈演愈烈,官员谄媚逢迎,导致官僚腐败极其严重,逐步走向不可控制的局面。

  同时,嘉靖期间实行了最为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阻断了明朝与诸国的文化贸易往来,对明朝的经济文化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海禁政策,其实是与蒙古的贸易,这也导致了倭寇劫掠横行,北方游牧民族的扰边频繁的现象。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从永乐皇帝到嘉靖皇帝之前,倭寇侵扰的次数仅有17次,然而嘉靖时期,切断了一切与日本有关的贸易,致使日本人不得不投入到抢掠中国物资的行动中来,所以,嘉靖一朝,倭寇侵扰最为严重,有记载的次数多达628次,占据整个明朝时期倭寇侵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有战争就有英雄,抗倭英雄戚继光就是在这个时期崛起的,前面说到影视剧都喜欢嘉靖、万历朝的事,主要是因为他有事,所以才演,真正的盛世,是没有这些战争的。

  除了倭寇侵扰,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对中原虎视眈眈,在嘉靖四十五年的英明领导下,明朝已经出现亡国之象。

  隆庆帝最大的贡献就是调整对外贸易策略,改变过去嘉靖时期的“完全闭关锁国”政策,由于隆庆开放,允许“民间海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倭寇问题,倭寇说到底是一种抢劫行为,如果正常开展贸易,以商业化手段解决两国物资不对称而带来的暴利,必然能够让抢掠行为失去意义,就像大禹治水,疏通有时候比堵更有效。

  在对待北方游牧问题上,隆庆帝也很有手段,隆庆四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由于内部权力纷争,俺答的孙子逃亡至明朝,俺答在明朝边境驻军,事态剑拔弩张。

  隆庆听从张居正的建议,与俺答谈判,并且与蒙古进行官方的贸易往来,缓解了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使北方百姓有安定的生活环境,自此蒙古与明朝迎来五十年的和平时期。

  在对外事务上,隆庆帝的这些做法,极大地解决了明朝中期以来的外患问题,使得明朝能够有一个能够自我内部优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在对内问题上,隆庆帝也不遗余力,不但严格要求自己,也给万历帝留下一个良好的政治班底。

  在隆庆刚登基的时候,国库存银只有二百多万两,而国家的支出却不止这些,国家这时就是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隆庆便下令“开源节流”,宫内有的物品停止采办,号召勤俭持家,这种行为明显与只知道练丹药的嘉靖帝不知强了多少倍。

  在整顿吏治方面,为在嘉靖朝期间直言进谏却获罪的官员平反,以“存者召用,没者恤录”为原则,进行平反活动,其中明朝著名清官海瑞就被官复原职。

  除此之外,隆庆帝重用徐阶、李春芳、郭朴、高拱、陈以勤、张居正六位内阁大臣,尤其是张居正,更是“治世之能臣”,在张居正的治理下,给万历留下一个大好河山。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作为的隆庆帝,没有抗击倭寇的战绩,没有北征蒙古的气魄,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隆庆帝的作用,真正的能人是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面!没有大事,恰恰说明他做了很多事,防止产生大事!

  ·

  隆庆选用贤能,徐阶、高拱、陈以勤、内阁首辅张居正等人都是当时的治世能臣。隆庆帝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对这些能臣采取完全信任的态度,让这几位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因此,本身能力并不强,态度谦和有礼颇有仁君风范的朱载坖才能缔造出隆庆之世,为明朝延寿。

  他为人谦和,说好听一点就是有点软,耳根子软,不是刚明之君。但是他深知为君知道,下者劳力,中者劳心,上者劳人,无疑,隆庆帝就是上者中的上者。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隆庆朝为后面几位留下了大好局面。

  人无完人,这位隆庆帝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好色,荒淫无度。年纪不到四十,在位不满七年,就因为沉迷媚药,好色过度,最后纵欲体虚而死,可惜了。

  

前有嘉靖后有万历,隆庆朝持续不足6年,为何反而是明朝中兴关键?

  

前有嘉靖后有万历,隆庆朝持续不足6年,为何反而是明朝中兴关键?

  

前有嘉靖后有万历,隆庆朝持续不足6年,为何反而是明朝中兴关键?